香港保險產品作為成熟的國際化產品,另一個吸引客戶,尤其是高凈值客戶的原因可能不僅僅是其健全的保障和較高的分紅,而是作為一種穩妥的資產轉移媒介,其具備法律所承認的避稅避債合法性。
舉了一個例子:“一家上市公司老板在購買了一份高額保險,受益人是其家屬,但在保單存續期間,公司破產,要求其資產抵押,這份保險也被作為抵押標的。類似的事情在香港不可能發生,保單能夠發揮一定的避稅避債?!?/p>
根據香港法律182章《已婚者地位條例》13條《為配偶或子女利益購買保險》,在香港購買人壽保單(含儲蓄類壽險)并規定受益人為受保人偶或子女的(須設立一項以受益人為指向的信托),該保單不構成受保人的部分產業或受其債務所規限。換言之,在香港保險產品的避債功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。
2006年2月11日起香港廢除遺產稅,在此之前,保險還具備明顯的避稅功能,深受高凈值客戶人群的青睞。統計數據顯示,近年來我國高凈值客戶增長迅猛。截至2014年底,我國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人數達到104萬,可投資資產高達112萬億元。而國內遺產稅的制定一度成為輿論的焦點。從其他發達國家的法律制度來看,遺產稅的出臺是主流趨勢,只是時間上的問題。
目前,國際上通用的避稅手段中,保險的避稅功能相對更受到法律認可,且更加容易可行,不會涉及較為復雜或引發糾紛的條件。從國際水平參考,香港在廢除遺產稅之前,征收的遺產稅額度一直處于較低水平,這與其高度發達的保險避稅體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。
潛在風險不容忽視“其實,我們一般不建議內地居民全部購買香港的保險產品?!盋aroline告訴記者,“客觀地講,香港和內地的保險產品在不同方面有不同優勢,客戶還是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合理搭配。比如,一般保障型產品、基本醫療保險,意外保險沒有必要去香港買,因為這類產品在香港購買相對貴一些?!?/p>
那么,赴港購買保險是否還有什么潛在風險呢?
強調:“所有合約必須去香港本地簽約,內地客戶需要到香港保險公司的認證處做認證,包括簽署認證文件以及口頭說明是否在香港簽署所有文件。如果在內地簽約,將被視為”地下保單”,無效且不受法律保護?!?/strong>
“此外,內地居民若想去香港投保,一定要找專業的保險中介仔細咨詢;按照香港保險公司的操作流程,弄清付款方式、貨幣差異、術語、理賠范圍和限制情況等,免得后悔?!盜ris提醒,“目前,由于赴港購買保險的內地居民越來越多,前往香港時需要提前預約,更要避免在香港當地遭遇一些”黑中介”、”黃牛黨”?!?/p>
除此之外,內地居民赴香港地區買保險,若是長期儲蓄型的保單,且是以港元計價,那么匯率風險比較大。畢竟港元是與美元采用聯系匯率直接掛鉤,這幾年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,港元的貶值風險比較明顯。但2014年以來,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再單向波動,轉為更為市場化的“雙向變動”,匯率風險的因素倒是小了不少。但人身險保單通常都是長期保單,甚至要保障終身,未來幾十年的匯率變動真的很難說。
對于不愿意承擔人民幣匯率風險的人群,隨著我國香港地區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的不斷強化,近兩年開始,香港保險公司也開始提供人民幣計價的保單,若內地人士赴港購置保險,不妨問問能否選擇采用人民幣計價的保單,從而規避一定的匯兌損失風險。
再一個比較重要的事項,就是理賠可能遭遇的風險。比如,在香港買醫療險,一方面出險后的理賠手續較繁瑣,另一方面涉及兩地對醫療診斷、憑證的互認。內地居民購買香港地區的保險,若選擇在內地就醫,只有就醫于香港保險公司指定的醫院才能獲賠。若在此范圍外就醫,香港保險公司是否會承認是個問題。為此,投保當時就該仔細看清保單中認可的內地醫院名錄清單。
- 文章鏈接:http://www.joseluisvenegas.com/buyhkbx/3097.html
- 文章標題:香港保險避稅避債的詳細解釋
- 本文由香港保險公司代理人或者經紀人發布,不代表網站觀點與立場,如需轉載,請添加文章鏈接。
- 想要咨詢香港保險、香港理財、香港銀行開戶,請按頁面上的聯系方式與我們取得聯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