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會問:繳保費短期 OR長期,怎么選?
有部分人對自己未來的狀態充滿不確定,擔心萬一哪天交不起保費了怎么辦,所以希趁著現在手頭還有點錢的時候,一次性交完。
也有人希望繳費年期長一點,這樣年繳保費就會低很多,就不會有那么大的經濟負擔。
其實呢,這些心態我都理解。但是,如果站在客戶的立場,以保險專業師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。
我會這樣對你說:
保費繳期的選擇
一般保險繳費有躉交(一次性繳清)、3年、5年、10年、20年、30年、繳至55歲、繳至60歲、終身繳費。繳費期限的長短,應根據保險產品和收入情況針對性選擇。
一、保障性保險繳費年期
功能在于保障,比方癌癥保險,重疾保險,意外保險,定期甚至終身壽險。投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范風險,抵御非金融因素造成的家庭風險。對于這些保險,在收入穩定的前提下,建議選擇較長時間的繳費方式。
理由如下:
從保費上看,可以看出繳費期限越短,總保費越少;期限越長,總保費就越多。
以某終身重疾,30歲男性為例(單位元)
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要選擇短期繳費呢?
不盡然!
了解過保險的人都知道,不少重疾保障型產品的保險責任設計中,都提供了“豁免條款”。當投保人全殘或身故時,可以免繳余下的各期保費。這個條款對于客戶來說意味著什么呢?
假設某人在投保的10幾年內用到了“豁免條款”。那相對于躉交短期繳費的客戶來說,他的保單投入明顯就要高很多,但是得到的保障卻不會拔高。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,選擇長期繳費的客戶更劃算。
其次,里面還有一個風險概率的因素,誰也不確定哪天會生病,香港友記保險重大疾病理賠數據顯示60%的理賠發生在投保6年后,也就是說40%的風險發生在繳費6年內。保險公司對合同約定事項理賠的同時合同也終止,自然就不再繳費。
基于風險考慮,保障型保險選擇長期繳費更為合適!
二、儲蓄/理財型保險
對于儲蓄分紅型產品來說,客戶主要關注的是保值增值的問題。理財類保險收益,類似于道滾雪球的原理,投入的本金越多,雪球滾動起來獲取的收益當然就越大。同樣的時間,不一樣的本金,收益必然有差距。
繳費年期對于保險的影響
同樣以30歲男性為例:
可以看出本金越多,同年齡收益就越高,一次性繳費和20年繳費在80歲時收益相差了近190萬,因此理財型的產品客戶在有足夠經濟能力的前提下,可以縮短繳費期限。
三、個人收入與繳費期的選擇
如果收入是長期穩定的持續收入,可以選擇長期繳費,平穩的支付保費。
如果收入是項目性、一次性、近幾年等短期高收入,可選擇一次性繳費或短期繳費。
同樣保障繳費期短意味著保費高,因此選擇短期繳費的同時,也必須考慮到自己支付保費的能力。如果因為經濟問題導致保單中途作廢是一件非常不劃算的事情。
以上是對于“如何選擇保費年期”的一些看法。綜合起來看就是:
保障型保險長期繳費分散風險
儲蓄型保險短期繳費分紅更客觀
- 文章鏈接:http://www.joseluisvenegas.com/zhuanlan/chris/429.html
- 文章標題:香港保險繳費,5年期和20年期,選哪個更劃算?
- 本文由香港保險公司代理人或者經紀人發布,不代表網站觀點與立場,如需轉載,請添加文章鏈接。
- 想要咨詢香港保險、香港理財、香港銀行開戶,請按頁面上的聯系方式與我們取得聯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