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說到有關保險公司償付能力,您也許聽過下面幾個有關償付能力的觀點:
上面這些有關于“償付能力”的表述,乍一聽上去似乎都很有道理,因為“償付能力”確實是衡量一家保險公司財務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指標。不過,如果深究下去,似乎也沒有人能說得出個所以然來,自然也就沒有人能指出上面的表述其實大多是一些謠言了。
“償付能力”這個東西,應該算得上是保險行業里面最難解讀的專業名詞之一了。因為“償付能力”的設定,涉及不同保險市場復雜的風險特性、監管導向、資產負債管理、風險防控等內容,尤其是在新一代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之下,絕大多數的量化計算都是靠精算師來完成的。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,除了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和財務管理人員外,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全面地了解“償付能力”究竟是個什么東西,是怎么算出來的,代表了什么樣的意義。
現階段,香港保監局正在構建的“風險為本的資本框架”(Risk-Based Capital,簡稱“RBC”),毫無疑問是整個香港保險業的頭等大事。不用再過兩年,在保險業里,“香港RBC”就會像“償二代”在中國內地一樣,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。
那么,“RBC”對于香港保險業,究竟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?比如說:
- 為什么RBC實施以后,香港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會大幅下降?(據一些咨詢機構稱,在當前測試階段已經下降了超過300%)
- 一家公司主要做短期理財業務,另一家公司主要做長期分紅業務,RBC實施后,業務發展分別會受到什么限制?
- 一家公司所持有的債券大多沒有國際評級,另一家公司所持有的債券國際評級較高,RBC實施后,償付能力分別有什么變化?
- 一家公司持有很多的投資型房地產,RBC實施后,償付能力會有什么變化?
這些影響來得都非常直接,而且會比大家想象中還要嚴重一些,因為一旦一家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大幅下降,不僅會影響消費者對于這家保險公司的信心(如果給不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),還有可能會限制這家公司新業務的銷售。
香港保監局在8月6日已經正式開啟了RBC的第二輪量化影響研究(QIS2),各家香港保險公司會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本輪的QIS數據填寫并上報保監局。到時,究竟哪家保險公司是在“裸泳”,應該就會一目了然。
- 文章鏈接:http://www.joseluisvenegas.com/zhuanlan/tong/11999.html
- 文章標題:有關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正確解讀
- 本文由香港保險公司代理人或者經紀人發布,不代表網站觀點與立場,如需轉載,請添加文章鏈接。
- 想要咨詢香港保險、香港理財、香港銀行開戶,請按頁面上的聯系方式與我們取得聯系